当前位置: 首页 >美院新闻>美院新闻

美院新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绘节气之美 品节气之韵|画评二十四节气——处暑

来源:文瑶、刘奕伶 作者:李文景 时间:2023-08-24 22:50 点击: 字号:【

绘节气之美 品节气之韵

处暑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仅28字的二十四节气歌蕴含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智慧浓缩,二十四节气作为先民们宝贵的智慧结晶,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二十四节气以自然时序提示着、服务着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温馨与智慧,蕴含着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强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美院青年切实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美术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推出“品节气之韵 绘节气之美|画评二十四节气”系列专栏,引导美院学子通过画评二十四节气的艺术形式表现中国节气文化,提升艺术与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进美院精神文明建设,让祖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美德能代代弘扬与传承。

【画评二十四节气——处暑】

74ddf851e04e485085d937ce2f69de53.png

壹 节气简介        

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说文解字》曰:“处,止也。”“处暑”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表现基本一致: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即小暑节气、大暑节气、处暑节气,按顺序分别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酷暑时间比较长。暑热长对于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有利。“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到了处暑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下降马上就凉爽。处暑节气虽然还是热,但气温已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

贰 农事活动

处暑,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处暑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由于夜寒昼暖,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因而庄稼成熟很快。“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日无肯谷”“处暑三朝稻有孕”“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等,都说明处暑节气后,作物便很快可以收获了。

叁 传统习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肆 文学创作

《处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闲适(节选)》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伍 画评处暑

c74bd9822bd64a1d8cdb4e458db86322.png

谢微 《暖阳》 数码绘画 尺寸可变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秋意渐浓,暑气终止,“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这幅画描绘了处暑早上的门前,阳光透光花棚照射到花园里,花朵淡雅飘香。草木散清香,风竹含疏韵。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白昼夜短,天气微凉。草木散发着清香,叶子风吹萧萧。花盆里的树叶长得绿油油的,散发着蓬勃的生机,迎接着秋天的到来。墙上斑驳的光影,述说着虽已秋季,但日光依然灿烂不减。处暑之后,天气尤热,日光的照耀不由得让人感叹岁月流逝,一转眼夏日已过,但可坐在躺椅上,悠闲度日,自得其乐,去感受人生的美好,感受时间的流逝。“处暑至,秋风凉。”处暑,带走了暑气,带来了新凉。人人都贪恋这秋日的凉爽。

——2022级中国近现代视觉艺术文化研究生 林慧冉

610ef01659a646f69405b22c45ca7dfe.png

谢微 《芭蕉树》 数码绘画 尺寸可变

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时节凉风渐起,秋色愈浓。这幅数码绘画展示了处暑节气的景象,将我们带入初秋的氛围中。整个画面呈米黄色调,温暖宜人。画面的视觉中心是一棵芭蕉树,它的黄绿颜色在画面中显得鲜艳而引人注目。芭蕉树的叶子被阳光照射着,在墙壁上投下了光影,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动态感和层次感,仿佛能让观者感觉到芭蕉叶的清香和秋天的气息。芭蕉树周围的植物色调与芭蕉树形成对比,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这些植物的存在也使得芭蕉树显得更加生动,仿佛在一个繁茂的花园中。这幅画巧妙地展示了处暑节气的特点,将暖色调和芭蕉树作为画面的核心,通过光影的描绘和植物的相互呼应,使人感受到初秋宜人,让人富有生气和活力,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2022级中国近现代视觉艺术文化研究生 张小年

001846fb5c0946f993608a16603c1d03.png

叶琳琳 《桂林行·夜晚芭蕉》 布面丙烯 120×100cm

叶琳琳的处暑夜景有一种静谧之美。画面色调在整体上清幽雅正、温雅恬静,画风秀润典雅、意态轩昂。画面的中心定格在初秋夜晚的芭蕉树上,构图造型大加新意,用笔手法柔润明秀。画面中,芭蕉树下的玩童则是点睛之笔,在视觉上带给观者一种恬静美好的情感色彩,使作品变得趣味横生,尤能在恬静淡然的情调里表现出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画家独特的审美意趣。就像在这个季节里,始终有种生命的味道,桂花会开、庄稼会成熟、我们会变好,没有夏日炎热、没有冬日的凛冽,它是金灿的、永恒的,让人爱得强烈而深沉。

——2021级中国近代视觉艺术文化研究生 孙王立

9bc43ddf5dc34fdaad3580987f4545c4.png

林苗 《闲趣》 纸本丙烯 25×28cm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的到来,炎热的夏天也慢慢变得温柔了起来,阳光变得不再热烈如火,风里渐渐有了秋天的气味。在生活中找到《闲趣》,让平淡的生活多点快乐。作者的画面里错落有致的房屋、树下闲坐的人儿,他用极具抽象的笔调描绘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馨,或许是邻里闲聊、或许是家人闲坐。尽管是冷色调的运用,但坐在树下椅子上、坐在墙角屋檐下的男女,无不都透露出他们的闲散快乐。作者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抽象立体式的绘画风格令观者耳目一新,主题与画面色调的设计风格让绘画元素更加丰富,延伸出画面之外的房屋建筑让观者有了个更丰富的联想,画外之意,余音不绝。

——2022级美术史学理论研究生 葛艳

1734bd08c22d46a3a95aa8bb2c10d1cc.png

刘泳琪 《月映渔灯》 套色木刻 85×55cm

艺术源于生活,《月映鱼灯》作为一幅以反映民间风俗为题材的套色木刻版画作品,客观描绘了社会习俗的场面,给观众呈现出作品所展示的生活状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时至处暑,南国渔家在告别了炎炎夏日后,注视着秋夜里恬静的生活,月色映着渔灯,寄托着普通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套色木刻版画作为版画的重要分支,在国内外产生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从不同的题材视角给观者带来了审美享受。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中外文化的交融,风俗题材木刻版画的现实内容、展现形式、制作技法及其艺术风格也逐步地完善。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讲求物象与意象的完美融合,借物进行情绪及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诗情画意”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独有形式,借助一种内敛、平和、温婉的方式,表达内心的高尚情操。《月映鱼灯》正是这种借物抒情的绘画作品代表,南国夜色迷人,渔家生活美满,也让自古悲寂寥的秋夜愁绪渐渐消散。

——2022级美术史论班 陈嘉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