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读党史】美术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建+主题性创作”经典美术作品推广活动第四期——《抗击非典》
欢迎来到第四期,以画读党史——美术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建+主题性创作”经典美术作品推广活动。
《抗击非典》 赵振华 油画180×130两幅 180×260一幅
《抗击非典》为三联画,作者赵振华。作者多角度表现了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工作场面、高尚精神和高大形象。两侧联画着重表现抗击非典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场景。
左侧一联反映的是救治患者忙碌的场面。抢救病人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画家把抢救中的动态过程用静止的画面讲述。首先,画面中护士与医生们的手部紧握着救护担架,由此产生了一定的方向性动力,步伐的动态轮廓同属于一个方向,画面中的各种动力合成为一个整体,将一个短暂的动作过程翻译成一种脱离了时间概念的姿态,使这样一个静止的形象不再是一瞬间的动作,而是超越了时间的维度,呈现出永恒的视觉动力。
其次,整个画面的图形轮廓有着一定的曲线走向,在视觉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倾斜感,让我们自发地从中感觉到另一种视觉动力,这种动力与基本视觉空间中的垂直、水平方向是偏离的,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画面中的动态效果。
最后,通过这些视觉动力的暗示与引导,画面中的形状、动态等要素,其内部存在的视觉动力就很好的表现出来,让画面更具有冲击力。
右侧一联作品里,中间是一位因过度劳累而瘫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医护人员,在她的身侧几位同事努力架起她,其画面动势明确,深刻感人。
首先,画面中主体人物与她身侧的五个人物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构图,这样的构图形式更加坚实、稳固,让人感到中华民族是团结一心的,拥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此外这种构图形式也有利于烘托情节,通过画中的人物,视觉焦点一目了然。
然后,画面中医务工作者的眼神朝向与动作形态共同形成了趋向画面中心的动势,如果把画面中人物视线变成可见的辅助线,就不难看出这些动势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同时画面中的布局结合人物外形会增加画面的构成感,给人以稳定性的视觉效果,这些都增强了画面的“势”,这种动势则会使观众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力。
中间联画的设计,着重塑造了医务工作者的主体形象,为了保证整体的视觉中心,去除了医护环境中的杂物,避免画面中多余的细节干扰观赏者的注意力,强调着庄重肃穆的气氛,表达了画家对非典医护人员的崇高敬意。
作品中的意象再现了非典时期医护工作者的故事,用动与静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们更能产生共鸣。对发生在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中那些相似的护士救援故事产生联系,给我们带来许多不一样的心灵触动。
他们之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中年的医务骨干、充满活力的年轻医生和护士。白衣战士抬起右手向欣赏者庄严地敬礼,这一敬礼不再普通,而是庄严地向世人宣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没有中华民族战胜不了的困难!
2020年我国经历了一场公共卫生的大考——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同疫情展开顽强斗争,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最终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疫情形势得到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