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榜样】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我身边的榜样教师(三)
师德师风建设,关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关乎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关乎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和育人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队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树立师表形象,营造尊师重教、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美术学院特推出“师德榜样——我身边的榜样教师”系列专栏。通过推送榜样教师先进教育事迹、教育理念,以笔尖温暖记录师者仁心,用身边榜样传递师德力量,全面展现新时代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
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本期人物——谢森
如山的身影:谢森教授受邀在新疆写生
谢森,1953年生于广西,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谢森工作室负责人;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广西油画学会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主席。
上善若水 遍予无私
从1976年留校至今,谢森教授已在广艺执教近50年。受到学院培养,共同成就,他关注学院点点滴滴的发展,为学院取得的成就感到荣耀和光彩。
谢森教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他将在艺术探索中的心得和体会融入到教育理念和实践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画家和美术教育者。谢森教授认为艺术没有标准答案,他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人特色,因此在授课中极有耐心和水平,了解学生的特点、优势特长、专业水平等,用不同的方法指导不同的学生。
乡间小屋的聚焦:谢森教授在下乡写生中为学生们授课
有教无类·遍予无私:谢森教授在工作室逐一点评学生个人课题作业
而教育理念的开放并不意味着没有规矩。首先,必须有对艺术规律的研究基础,下乡写生、人体写生是谢森教授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其次,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他说“准确再现自然形象的还不能叫艺术,必须是经过打造(提炼)的有意味的形象才是艺术”,故此具有审美意味的大师研究课程也成为了同学们的必修课。这种“教学规矩”得益于他本人的绘画实践与研究,在近二十年的以“光影”“亚热带光线”为个人课题研究方向的油画创作中,他通过大量的下乡写生、创作找到了南方独有的视觉经验,并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在广西形成的独特艺术人文风貌之路——“北回归线”。毫无疑问,谢森教授为学生提供了这种视觉经验与研究问题的方法论,这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创作研究方法。
传承初心 笃行致远
谢森教授曾说“齐白石有句话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学绘画要通过悟性去创造性地发展。现在很多年轻人只喜欢传统的现实写实,像复制的彩色照片,一点灵魂都没有,人们无法在其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激情。”因此,他在美术教育上主张关注现实生活,强调感觉第一并充分发挥艺术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在这种教学理念下,2006年 “谢森工作室”成立,作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改试点,为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创作状态,找到自己的艺术方向,谢森教授引导学生明确研究课题,要求带着课题下乡写生考察,深入挖掘并早出成果,在教学和创作的实践中,将二者结合,发展出一条较为合适和行之有效的“现实表现”之路。工作室成立17年以来,谢森教授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带领学生进入艺术的大门,为学生以后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谢森教授时刻要求自己坚持教育之初心,师德之匠心,担当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在教学实践中他为人和善,教学态度严谨,尤其是平时对待学生们的督促,他时常告诫学生要勤奋,不要小视点点滴滴的积累,要求多学习多画多看,并给与意见和指导,带领学生们下乡实地考察、学习相关知识并融会贯通。一直以来始终坚持课堂为主阵地,坚持检验真知,始终把“师德”作为定位点,始终把责任作为出发点,把学习作为推动工作的助力点。
红色基因传承初心:谢森工作室赴广西崇左市龙州县进行专题采风
渔舟唱晚:谢森工作室赴广西北海市下乡写生
奋楫笃行 臻于至善
作为50后的一代人,谢森教授既经历过严格理性的基础教育时代也经历过自由、开放的时代。无论在艺术研究还是工作室教学中,他都是敢想敢做,不怕错误与失败。岁月奔腾,时代向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谢森教授把常规教学工作做精细、做细致、做精彩,成为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挖掘者、锤炼者、启迪者。他曾写到“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能犹豫在择路上,莫兰迪终其一生只画瓶瓶罐罐,终于挖出“形状暗示空间”的金子。塞尚不断重复描绘家乡维克多山周边的景色,一门心思寻找“体积结构空间”的新路子。因此,找到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地做到底,就能抵达罗马。”
谢森教授从艺执教多年,从不把画画当作自我玩乐之事,而是努力去做,他说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作为思想的引领者,行动的先行者,他步履不停,曾赴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交流访问,是国内外知名的油画家与美术教育家。重要参展方面,作品入选第六、第八、第十、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20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北回归线油画群体展》。作品收藏与获奖方面,1982年油画《苗山十月》中国美术馆收藏;2019年油画《水田叙事》中国美术馆收藏;2022年《北海渔港》中国美术馆收藏;2003年《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美展》金奖;1988、2006年两次获广西省政府文艺最高奖“铜鼓奖”。著作方面,2004年出版画集《中国油画二十家一谢森》、2016年出版《谢森一作品与文论》、2015年出版文集《艺术是可以教的》、2021年出版《现实表现之路》等。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师之道,德字为先,立德才能树人。谢森教授用他的一言一行,生动地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含义,美院执教近50年,至今已培养学生数百人,老师做的事情,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也身体力行地传承过来,如此方能成为新时代的有志有为者。
北海的足迹:谢森教授在广西北海市下乡写生中点评学生写生作业
疫情下的点拨:谢森教授在工作室点评学生个人课题创作作品
谢森教授部分作品欣赏
《收获甘蔗》布面油画 160x140cm 2004年
《农民与奇石》布面油画120x110cm 2013年
《红军长征与民族武装结盟》布面油画 180x200com 2018年
《水田叙事》布面油画 100x150cm 2019年(中国美术馆收藏)
《穿越河流》布面油画 80x120cm 2021年
《遥远的天山.苏巴什遗址》布面油画120x140cm2021年
《北部湾渔港》布面油画 150x160cm 2022年(中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