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美院建设】美术学院廉洁家风故事美术作品线上展
美术学院廉洁家风故事
美术作品线上展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前言
*
《礼记》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中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是最能塑造人的精神长相的地方。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之初皆为一张白纸,是家风绘就了人生第一抹底色。家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之处就在于,它是靠亲情的力量来拨动心弦、启迪心智,扣的是人生第一粒纽扣,孕育的是润物细无声、“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廉洁家风在为人生确定基本方向、绘就清白底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引导师生涵养文明家风、弘扬清风正气,进一步推进清廉美院建设,美术学院充分利用专业特色,举办“廉洁家风故事美术作品展”,组织师生积极参与主题创作,旨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营造廉洁齐家的家庭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
*
于敏
《于敏》 作者:李吉云
班级:2022级现代插图专业方向研究生
身负惊天事业、辉煌成就,却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大半辈子,这就是于敏,一位把毕生心血和全部才华都奉献给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著名核物理学家。即使是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也只是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冷静地看待自己的贡献,面对荣誉更是始终保持清醒淡定。2014年于敏得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要颁给他后,一直谦让,提出奖项应该颁给一线的研究人员,“这样能对他们起到激励作用”。没有骄傲自满,不愿突出自显,于敏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同时也影响到他的家人,在于敏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他的儿子于辛第一次出境接受采访,于辛的同学、单位同事看了节目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大科学家于敏的儿子。于敏对金钱、物质极为淡泊,从来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一家人的生活极其简朴。这些是于敏的家风特色,也是他取得成就的“密码”所在!淡泊明治,宁静致远,在于敏身上、在他的家风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科学家内心对名誉的淡泊和对科学事业的严谨。
孙家栋
他自认为平凡,却塑造了伟大,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他是一个传奇,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他思想深邃,高瞻远瞩,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新一代航天人心中扎根。这就是孙家栋,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一生的航天技术专家。在妻子魏素萍的记忆里,孙家栋不是加班就是开会,出差一去就是几个月,和家人联络全靠书信,而收件地址只是一个模糊的某某信箱号。1985年10月,中国航天部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走向世界,与孙家栋生活了近30年的魏素萍才从电视上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在儿子孙中亮眼中,孙家栋做事一贯认真,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做到最完美,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或马虎的情况。在航天领域有着累累硕果的孙家栋,在生活中非常质朴,他喜欢穿布鞋,家里有一个牛皮箱和牛皮公文包,陪伴了他几十年。孙家栋的一儿一女,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没有依靠孙家栋的名望和地位,而是自食其力,有着自己的事业。舍小家、顾大家。家人间的理解、支持,让孙家栋能够全身心投入航天事业“大家庭”,而他为国家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也影响着自己的小家,影响着他的儿女们。
张富清
张富清,男,1924年12月出生,陕西洋县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退役后,他响应党的号召,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靠自己,莫求“沾光”,是张富清给全家人立下的规矩。要自立,张富清更要求孩子们自强,要学知识多读书,去做对祖国有用的人。1979年,大儿子张建国从学校毕业,希望父亲能够帮助自己分到镇上的学校任教,被父亲张富清拒绝了:“村里更需要老师,我帮不了你,就算能我也不会帮你。”在张富清的先进事迹被发现后,荣誉接踵而至,但一家人的生活依旧平静、恬淡。馒头、油茶汤、黄豆合渣、青菜,是老两口吃习惯了的,剩下的第二顿接着吃,绝不浪费。做人要知足要感恩,不要给组织添麻烦,是张富清一家常常念叨的话。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化为一个家的品格,成为几代人自然而然的事,这就是父亲的力量、家风的力量。
黄旭华
《黄旭华》 作者:卢佳仁
班级:2022级现代插图专业方向研究生
曾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第一代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隐姓埋名30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主持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领导团队突破了核潜艇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实现了我国核潜艇装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壮举,这就是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56年黄旭华与同单位的李世英结婚,两年后便赴京参与核潜艇研制。恪守对组织的承诺,绝不对外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黄旭华当起了无名英雄,与63岁的母亲一别就是30年。妻子李世英也是在被调到北京参与核潜艇项目后,才知道丈夫从事的事业。因为黄旭华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家里的事情几乎全靠李世英打理,几十年来从没有为了家里一件事打扰到丈夫工作。黄旭华夫妇在养育孩子时,也一直坚持“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的原则。在家里,小孩子能做的事情,大人从来不会帮,黄旭华夫妻二人对女儿们的成长也从不过多干涉。在女儿们的印象里,无论条件多么艰难,父亲都是一脸平和,没有一句怨天尤人的话,从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自己的科研事业,在工作岗位上的坚守付出、对国家深切的爱都如水般沁润在女儿们的心头,也时刻鞭策着她们。
钟南山
《钟南山》 作者:何盈莹
班级:2020级装帧插图专业方向本科生
钟南山出生于1936年,父亲钟世藩是知名儿科专家,钟南山自己则是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儿子钟惟德是泌尿科专家。一家三代人犹如接力者,秉承着仁心仁术的医德世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钟世藩是典型的严父,每次忙完工作都要辅导钟南山的功课,母亲廖月琴从不训斥孩子,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听孩子们把话说完,和孩子们讲道理。钟南山9岁的时候曾偷偷把父母给的伙食费拿去买零食,被母亲询问的时候他撒了慌,母亲知道后对他说了一句:你这么做是不诚实的。而一向严厉的父亲知道后,只对他说了一句:“你自己想一想,你这么做是不是不诚实?”这句话至今都留在钟南山记忆里。母亲让他知道了善良、仁爱和温柔,父亲则教会他勤劳、诚实和担当。给人看病,钟南山有一个特点,他常说,不是靠他一个人解决问题,而是靠他组织大家来解决问题。钟南山的医德家风也影响到自己儿子钟惟德,尽管他有了现在的医术和地位,但为了多看几个病人,他一直坚持80元的挂号费。父亲钟世藩对钟南山的言传身教,钟南山对儿子钟惟德言传身教,就像一条奔腾的河,在岁月时空里流淌不息。
吴文俊
《吴文俊》 作者:叶琳
班级:2023级现代插图专业方向研究生
吴文俊是中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也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科学巨匠。科学精神不仅为吴文俊治学提供了动力和支撑,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他的治家理念与方法。1947年10月,吴文俊辞别父母,开始了四年的留法生活,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拓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家国,吴文俊谢绝了导师的挽留,1951年毅然回国。1977年春节期间,吴文俊开始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验证,但那时没有计算机,只能手算。那些日子里他把自己当作一部机器,一步步算,最后终于成功,这也是几年后闻名世界的“吴方法”最早的成功验证。“数学的兴盛与否,是与国家的兴旺与否紧密相依的。”“我就是为了给中国的数学在世界上争口气。”吴文俊的话语,也感染激励着儿子吴天骄,让他从小就懂得了科研报国的道理,并在长大后自觉把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父亲的殷殷教诲,吴天骄一直牢记在心,每一篇论文、每一个实验、每一次演算,他都报以细致入微的学术态度对待,父亲的作风已内化于心,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