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画笔绘春秋,桃李映芳华-美院优秀教师代表育人事迹
身边有榜样,前行有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充分展现我院教师立德树人、无私奉献、潜心治学的优良教风,美术学院深入挖掘教师群体中的先进典型,将推出“美术学院榜样教师”系列报道。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别从荣获我校2025年“优秀教师”称号的教师中,选取两位代表,开设“教师节特辑”专栏,讲述他们的教育故事,传递榜样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师者风范,汲取前行力量。
优秀教师代表
何光

何光,笔名金乌旭,男,汉族,1974年生于广西贵港市,199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200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4届研修班,现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四、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曾获“百年梦圆——2020·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典藏作品、“第十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研究与超越——第三届中国小幅油画展”优秀奖、“大路西行——第二届中国油画作品展(2021)”优秀奖、“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2019)颜文樑优秀奖等。
优秀作品

西堂 2021布面丙烯 160cm×200cm

薪火 2024布面丙烯油彩 150x200cm

带弟 2025布面丙烯油彩 160x208cm

爸爸妈妈 2024布面丙烯油彩 160x208cm
学生眼中的何光老师
一、“见缝插针”的艺术家
何光老师尤其擅长捕捉人物瞬间的动态和神态。饭桌旁、茶几下,只要给他十分钟,一张活灵活现的速写便“唰”地降临。我们还在愣神,他已把邻座同学的憨笑定格成永恒。我向他讨教:“您又要上课,又要画画,时间怎么够?”他回答了四个字“见缝插针”。这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这也正是何光老师能在教学、创作与生活中从容有度的秘诀。听得多了,我们也学他:等车——画;排号——画;会前等人——还画。手机当速写本,手指当铅笔。什么时候下笔,不用谁提醒,因为何老师早把“珍惜时间”四个字写进了我们的手心里。
二、因材施教的“数据库”
何光老师严谨治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们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受益良多。他尊重并观察挖掘每个学生的绘画语言,给学生推荐符合个人绘画语言的艺术家以此作为学习参考对象。这得益于何老师日常海量的素材积累,他能举一反三地讲解经典作品背后造型逻辑和美学思想,帮助学生打通思路。面对学生的疑惑,他能够用电脑迅速调取早已归类好的图像资料,进行细致解读,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令课堂内容既丰富又具针对性。
三、艺术创作的“领航员”
2021年9月我踏上三年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之旅,很荣幸能够成为何老师的学生。何老师在教学上言传身教,为人亲和负责,常在工作室给我们补创作课,并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何老师老师创作了大量美术精品,我常感慨:我们的时间比老师多很多,为什么作品数量还不如老师?说明我们还要在创作上更加勤奋,要紧紧跟上老师的步伐。在我的具象人物绘画创作上,何老师给了我一把打开创作之路的钥匙,让我能够从画面的抽象图形、语言的丰富性入手,引导我慢慢地进入创作的状态。硕士研究生三年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也让我今年如愿考取西北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的专业博士研究生。
师恩难忘,由衷祝愿何老师身体健康,佳作频出!
何光老师给同学们做示范
何光老师和同学们合照
岳帅
岳帅,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兼),水彩艺委会委员,湄公河流域青年艺术家,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主任,插图专业方向带头人。研究方向:现代插图、绘本、架上绘画、数字媒体艺术。插图作品曾获第七届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第五十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插图展插画奖,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奖,陈伯吹国际插画展银奖;动画作品获第二届全国动画作品展优秀奖;油画作品获国家重大文艺奖,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资助创作项目,2013全国油画展最高奖;水彩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广西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出版作品:绘本《门》,《三岔口的误会》,《梨园新声》等。
优秀作品
《三岔口内页》内页
《梨园新声》内页
学生眼中的岳帅老师
一、引路人是盏不灭的灯
岳帅老师身兼数职,工作很忙。但对我们学生而言,我们总见到他在画室亮到最晚的那盏灯下伏案,第二天一大早又把走廊踩得哒哒响。他说:“画风没有标准答案,找到你自己的声音。”我递上一张“画坏”的草图,他指那团失控的色块:“和它对话,别急着擦。”一句话,把我从“像不像”的泥潭里拎出来,也让我第一次感觉到未来的创作之路充满光亮。
二、摆渡人让传统发新芽
岳老师的画是桥,一头连着漓江月,一头连着星星唱歌的《梨园新声》。进寨子写生,他蹲在地上摸壮锦:“这是民族的记忆,让它在我们手里再活一次。”于是带我们进村寨,把壮锦纹样译成绘本,把侗族大歌染成翻页的节奏,带领我们把纹样拆成符号,把山歌译成色彩。原来传统不是包袱,而是翅膀,他带我们把它展开,让艺术的花朵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开出新的枝芽。
三、守夜人把黎明留给学生
清晨的走廊,岳老师手提旧帆布袋,小步快走,像把夜色的余温拎进黎明;深夜的画室,他最后关窗,把一天的喧嚣折进画布里。上午帮本科生调水彩,下午捧清茶听我们倒苦水,他把我们的草图摊满桌:“这根线心虚,这块色怕冷。”说完顺手在画面里补一笔,画面立刻呼吸。夜里十点,他卷起教案,才偷偷给自己铺画布。作品出版那天,他悄悄把名字缩在版权页——“陪伴者”比“指导者”更让他心安,守夜人把黎明留给学生。
四、点灯人只照路不照影
我们焦虑时,岳老师递来一句:“别盯别人的花,看看自己根的走向。”一句话,像手电,只照前路,不照影子。谁失恋、谁家里难,他全知道,却从不戳破,只在作业本夹张纸条:“明晚操场”月光下,影子被拉得老长,我们哭着笑着就把心结解了。原来先学会做人,线条才会柔软,颜色才敢呼吸。
五、种树人盼我们成林
岳老师像一棵大叶榕,根深在八桂泥土,枝叶却伸到想象的星空。他最想听的,最盼望的是我们也长成树——独立、真诚、有担当、有热爱。风一过,满枝都是他的灯,亮在我们心里,再不熄灭。
感谢岳老师的谆谆教诲,祝愿老师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岳帅老师给同学们讲评
岳帅老师和同学们合照
教育家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灯
在人类文明的长夜里代代相传
愿以满园桃李的芬芳
致敬每一位辛勤奉献的教师!
由衷地祝福老师们:
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文字撰写丨谢薇 茆睿 符珺 曲春鸽 尹雨晴
图片来源丨何光 岳帅 新媒体工作室
排版编辑丨赵彩妹
一审一校丨罗 典
二审二校丨杨敏丽
三审三校丨黎家鸣









